毕业大戏《上海•邬达克》演出圆满落幕!

发布者:继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0-01-09浏览次数:1277

《上海·邬达克》讲述了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的故事。1920年代,随着一战的结束,很多欧美人士纷纷避战上海。一位奥匈帝国军的中尉拉斯洛·邬达克也辗转来到被当时称为“冒险家的乐园”的上海。这位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理工学院建筑专业的高材生,终于在上海找到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一路驰骋,经历了由新古典到现代主义的风格转变。邬达克在上海的事业不断迈向巅峰,得到上海当地的支持:香港首富何东在邬达克初来上海就启用他设计自宅,孙中山之子孙科先生对邬达克尤为看重,在他担任交大校长期间委以校园设计之重任,四行储蓄会的董事们在国际饭店的建造项目上力挺邬达克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民族资本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方面的自觉与果敢。随后邬达克继往开来赢得了市政工程的一系列竞标项目。自此,上海以其背靠长江、面向大海的胸怀、气质与情怀接纳了邬达克。而他也将自己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关注和百姓生活的悲悯主动融入了建筑设计理念,为上海设计了一系列经典建筑:四行储蓄会大楼、美国总会总部大楼、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慕尔堂(今沐恩堂)、闸北电厂,以及一大批民生民居房产的建筑。在担任匈牙利荣誉领事之际,邬达克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营救欧洲在沪难民和匈牙利在沪犹太人,用自己的大义书写了在上海最后一段岁月里令人崇敬的篇章。

续教育学院这部2018级表演专业(专升本)学生的毕业大戏由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赵武老师担任编剧与导演工作。该剧在剧本结构上以“电影化戏剧”的快切转换风格,突破了戏剧时空转换的限制,以多场次、多时空乃至时空重叠和“戏中戏”等结构样式将戏剧假定推至一定高度。舞台呈现上,采用了写意的空间设计,以全息幕投影增添了空间透视层次,形成表演区、全息幕投影、幕后空间三个空间层次的舞台效果。全剧以十二个木制箱子作为写意空间的主体,以箱体的几何组合形成多变的舞台造型空间,其中,有外滩江面上的游艇,也有战场战壕,还有军队审讯室、西伯利亚的列车、都市一角,家居、办公室、教堂……所有这些都以整齐划一的十二个箱子“写意”而成。该剧在塑造邬达克人物形象上,重在通过其事业的成功而追索其与上海的建筑乃至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通过舞台上呈现的一系列邬达克设计的重要建筑,诸如国际饭店、诺曼底公寓(武康大楼)、大光明影院、宏恩医院(华东医院)等,观众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设计了建筑,建筑塑造了我们。

该剧于202013日首演,经过六场的演出历练,学生们在校内外专家和观众的不断鼓励和认可中深受鼓舞,尤其是18日适逢邬达克先生诞辰纪念日,上戏继续教育学院于16日特别邀请匈牙利驻上海领事馆文化与教育领事辛莉薇女士和财务领事Erika女士观看了《上海·邬达克》全剧,剧终后两位领事上台与师生们就该剧的创作与师生展开了交流对话,其中,辛莉薇女士对该剧从选材到表现,从表演到制作都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肯定,并与全剧组演职员合影留念。这部剧为促进中匈友好、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树立文化自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